□:你的作品一向以矛盾尖锐、题材重大、揭示深刻、冲突激烈而赢得了众多读者,这是否是你一贯的创作风格,或者说,这是否是你一贯的追求?
■我想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追求应该与他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系。生活阅历决定着一个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会时时左右着作家的选材、构思、题裁以及作家的视角、心态和创作文本。说通俗点,生活阅历的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必然会不同,所面对的读者的层面必然会不同,作家所追求也必然会不同。在国外,这类现象早已表面化。一类作家,注重社会内容,着眼于题材的重大和矛盾的尖锐,以情节的曲折和扣人心弦的冲突取胜,从而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另一类作家,注重文本的试验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化,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取胜,虽然读者数量相对少一些,但这种对文学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同样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想我属于前者。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当过农民,干过工人,作过代课教师,同干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为生活而奔波经历过无数挫折。所以我更关心现实中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更关心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这样的题材必然会是尖锐的、激烈的,同时也要求你必须是真实的,越真实也就会越深刻。
□选择这样的现实题材和写作方式,需要勇气,也需要承担风险,在写作这类作品时,是不是会遇到许多阻力?
■这是必然的,说实话,对这种阻力我都已经开始习惯了,或者说麻木了。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首先是采访上的困难。写现实题材,只要写的不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你就会越写越觉得难,就像画画一样,画大家都没见过都没经历过的东西,怎么画也可以,画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你再费劲还是让人看着有毛病。一个细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有时候采访好长时间还是闹不明白。其实苦点累点倒在其次,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许多人为的因素。采访和写作之前,就会有很多人注意你、防范你、阻碍你、抵制你,甚至会恐吓你、要挟你,写完了对号的,告状的,让你防不胜防。我自己就吃过官司,一场官司打了两年之久。拍摄电影《天网》时,由于恐吓电话太多,当时作为全国人大常委的谢铁骊导演竟也不得不请太原市公安局派警察在现场进行保护。拍摄电视剧《抉择》时,曾拍摄过《孔繁森》的导演陈国星,竟然在很长时间找不到一家愿接受他们进行实地拍摄的工厂。其实这也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圈内也常会有一些让你不寒而栗的冷漠和不屑。真正是身陷重围,十面埋伏!不过我早就想明白了,有所得也就有所失,我真的已经习惯了,不在乎了。该来的你想躲也躲不了。只要你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读者,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你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如何认识的?腐败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更为有力的遏制?
■腐败是由制度上的漏洞而产生出来的。有权力就会有腐败,因为只有权力,才会产生虚假和伪劣。虚假和伪劣就是腐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一是我们有些人羞于谈腐败,不敢提腐败,甚至反对提腐败,谁提反腐败就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对国家政府不满,甚至认为你别有用心,另一种现象就是一说到腐败,就堂而皇之地下出结论: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有腐败,从而把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行为轻轻一笔带过。这些现象都是极其危险的,对国家和人民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腐败,也应该正确面对腐败。在世界格局急剧动荡的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内部的蛀虫比外部的强权霸权危害度更大,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威胁更酷烈!这些内部的蛀虫是人民更为凶险的敌人!掩盖它,淡化它,甚至包庇它,维护它,将是国家和人民的千古罪人。清除内部的敌人,应是我们当前最急迫的任务。遏制并清除腐败行为,必须在制度上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体制,才会使腐败行为得到最为有力的制约,才会使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不敢、不能搞腐败,才能使那些腐败行为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你认为作家应该担负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对文学边缘化的提法,我有不同的看法。什么叫文学边缘化?莫非文学在过去曾有过主流化、中心化?文学就是文学。一部优秀的作品,经典作品,它始终在读者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消遣的、娱乐性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虽然也是一种社会需要,但读者从来也没把这样的作品当一回事。所以我觉得,那些严肃的,饱含着忧患意识,关注着人类命运的作品,永远也不会边缘化,它永远会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作家,应该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作家的作品,也必然会被社会和人民所抛弃。这是一种社会的选择,决不是一种社会的必然。
□你的作品大都被改为电影电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想这是现实题材作品的一大特点。好看好读好懂的作品,自然会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当然,能改编为电影电视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作品,无法改编为电影电视的作品,也绝不意味着就是不好的作品。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经典作品,确确实实无法改编为影视,即使改编为影视,也很难成功,我个人以为,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对作家来说应是一件大好事。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在看你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电视,比几千、几万读者读你的书,那种影响是无法相比的。作家和影视联姻,将会对文学的创作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它对文学是极有帮助的。
□你的哪些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这对你的创作是否产生过影响?你对这些影视满意吗?
■《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也就是说,既改编成电视,也改编为电影。刚出版的《十面埋伏》也将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对创作有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你的文学作品更注重情节和悬念,更注重色彩和画面感,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许多影视创作中的长处。至于改编后的影视自己是否满意,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的回答是不可能有的。有满意的地方,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象影视的优势小说无法替代一样,小说的优势影视也同样永远无法替代!
□你的作品一向以矛盾尖锐、题材重大、揭示深刻、冲突激烈而赢得了众多读者,这是否是你一贯的创作风格,或者说,这是否是你一贯的追求?
■我想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追求应该与他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系。生活阅历决定着一个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会时时左右着作家的选材、构思、题裁以及作家的视角、心态和创作文本。说通俗点,生活阅历的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必然会不同,所面对的读者的层面必然会不同,作家所追求也必然会不同。在国外,这类现象早已表面化。一类作家,注重社会内容,着眼于题材的重大和矛盾的尖锐,以情节的曲折和扣人心弦的冲突取胜,从而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另一类作家,注重文本的试验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化,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取胜,虽然读者数量相对少一些,但这种对文学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同样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想我属于前者。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当过农民,干过工人,作过代课教师,同干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为生活而奔波经历过无数挫折。所以我更关心现实中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更关心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这样的题材必然会是尖锐的、激烈的,同时也要求你必须是真实的,越真实也就会越深刻。
□选择这样的现实题材和写作方式,需要勇气,也需要承担风险,在写作这类作品时,是不是会遇到许多阻力?
■这是必然的,说实话,对这种阻力我都已经开始习惯了,或者说麻木了。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首先是采访上的困难。写现实题材,只要写的不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你就会越写越觉得难,就像画画一样,画大家都没见过都没经历过的东西,怎么画也可以,画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你再费劲还是让人看着有毛病。一个细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有时候采访好长时间还是闹不明白。其实苦点累点倒在其次,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许多人为的因素。采访和写作之前,就会有很多人注意你、防范你、阻碍你、抵制你,甚至会恐吓你、要挟你,写完了对号的,告状的,让你防不胜防。我自己就吃过官司,一场官司打了两年之久。拍摄电影《天网》时,由于恐吓电话太多,当时作为全国人大常委的谢铁骊导演竟也不得不请太原市公安局派警察在现场进行保护。拍摄电视剧《抉择》时,曾拍摄过《孔繁森》的导演陈国星,竟然在很长时间找不到一家愿接受他们进行实地拍摄的工厂。其实这也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圈内也常会有一些让你不寒而栗的冷漠和不屑。真正是身陷重围,十面埋伏!不过我早就想明白了,有所得也就有所失,我真的已经习惯了,不在乎了。该来的你想躲也躲不了。只要你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读者,也就没什么可怕的。
□你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如何认识的?腐败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更为有力的遏制?
■腐败是由制度上的漏洞而产生出来的。有权力就会有腐败,因为只有权力,才会产生虚假和伪劣。虚假和伪劣就是腐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一是我们有些人羞于谈腐败,不敢提腐败,甚至反对提腐败,谁提反腐败就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对国家政府不满,甚至认为你别有用心,另一种现象就是一说到腐败,就堂而皇之地下出结论: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有腐败,从而把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行为轻轻一笔带过。这些现象都是极其危险的,对国家和人民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腐败,也应该正确面对腐败。在世界格局急剧动荡的时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内部的蛀虫比外部的强权霸权危害度更大,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威胁更酷烈!这些内部的蛀虫是人民更为凶险的敌人!掩盖它,淡化它,甚至包庇它,维护它,将是国家和人民的千古罪人。清除内部的敌人,应是我们当前最急迫的任务。遏制并清除腐败行为,必须在制度上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体制,才会使腐败行为得到最为有力的制约,才会使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不敢、不能搞腐败,才能使那些腐败行为真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你认为作家应该担负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对文学边缘化的提法,我有不同的看法。什么叫文学边缘化?莫非文学在过去曾有过主流化、中心化?文学就是文学。一部优秀的作品,经典作品,它始终在读者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消遣的、娱乐性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虽然也是一种社会需要,但读者从来也没把这样的作品当一回事。所以我觉得,那些严肃的,饱含着忧患意识,关注着人类命运的作品,永远也不会边缘化,它永远会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作家,应该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作家的作品,也必然会被社会和人民所抛弃。这是一种社会的选择,决不是一种社会的必然。
□你的作品大都被改为电影电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想这是现实题材作品的一大特点。好看好读好懂的作品,自然会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当然,能改编为电影电视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作品,无法改编为电影电视的作品,也绝不意味着就是不好的作品。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经典作品,确确实实无法改编为影视,即使改编为影视,也很难成功,我个人以为,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对作家来说应是一件大好事。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在看你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电视,比几千、几万读者读你的书,那种影响是无法相比的。作家和影视联姻,将会对文学的创作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它对文学是极有帮助的。
□你的哪些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这对你的创作是否产生过影响?你对这些影视满意吗?
■《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也就是说,既改编成电视,也改编为电影。刚出版的《十面埋伏》也将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对创作有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你的文学作品更注重情节和悬念,更注重色彩和画面感,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许多影视创作中的长处。至于改编后的影视自己是否满意,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的回答是不可能有的。有满意的地方,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象影视的优势小说无法替代一样,小说的优势影视也同样永远无法替代!